刘诗昆谈钢琴教育市场乱象,值得老师和家长看看

摘要

钢琴家刘诗昆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,对钢琴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感到欣慰

钢琴家刘诗昆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,对钢琴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感到欣慰的同时,也对国内诸如小保姆也敢教钢琴、考级乱象等提出批评。

刘诗昆:市场不规范 小保姆也敢教钢琴
“有的小保姆,带孩子学琴,自己也会了一点,就敢出来教人钢琴。我亲眼见到这样的小保姆改做钢琴老师的就有十个以上。这些老师教得很不正规,她不会教。弹钢琴有严格的方法,她只会照着谱子照葫芦画瓢把琴键按上,孩子倒也能弹出个音来,大概弹个曲子也能,但是弹不好,最后手型都坏了。”
北青报:您觉得现在的琴童家长对孩子学琴的期望,和20年前有什么不同?
刘诗昆:现在学琴没有一定要成为郎朗、李云迪,我倒觉得很正常。现在音乐教育普及势头很好,中国学琴的孩子最多,中国钢琴热在增温,西方反而降温。
现在世界一流乐队的亚裔乐手中,最多的是韩国人,其次是中国人。中国人学音乐有增加趋势,我说是可喜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可喜的社会教育现象。孩子学点琴,总比在手机里看乱七八糟的内容强多了。

北青报:您觉得现在钢琴普及还存在哪些问题?
刘诗昆:现在学琴都是在社会上学而不是在学校学,因为都必须是一对一,我还没有找到集体学的方法,所以老师水平参差不齐。
过去学琴的孩子家长或是学音乐的,或是富裕阶层的,见识就比较广;现在是普通大众,家长都是外行,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们根本不了解。
越是差的老师越吹牛,名片印得五花八门,有的印“钢琴学术委员会”,其实连这个组织都没有,只是随便安一个头衔。这种现象比比皆是。
刘诗昆.JPEG

北青报:还有什么问题呢?
刘诗昆:再有就是考级的乱象。考级原来是英国人搞的,最早在香港和新加坡盛行,考级不是国际标准,英国本土都不太盛行。
其他国家,比如俄罗斯、法国、德国,都没听说过。考级推动了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的积极性,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情况。

但内地考级单位太多:香港就一家,英国皇家音乐学院;在内地,光北京就有中国音乐学院、中央音乐学院、中国音协三家,标准完全不同。到外地看看,这里是三级到那里是六级。有的地方七级没考上就给你六级,因为越松的考级报名的越多,而老师也愿意把孩子送到要求松的地方去考,孩子考上后对家长好交代。

中央音乐学院考级,比较难,很多家长不愿意去。
文化部曾经整顿过,但是到了地方上,地方保护主义抵制,肥水不外流,更加强了诸侯割据,因为很多文艺团体也是穷,要是大财团也不会图这点小钱。

北青报:您觉得怎样能解决这些问题?
刘诗昆: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眼界慢慢开阔、正规老师不断增多。现在很多家长找不到老师,老师的底细无从访查。
我觉得,家长和社会都要对孩子学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、有一个正确的期待,考级不能说明一切。
学琴不是为考级,是为提高孩子的素质。这样,才能把不正常的为考级学琴变为正常的为美育学琴。

目前评论:0 条

发表评论